我們平常所說的文財神大多為李詭祖,其任職的曲梁縣(曲周)也有李詭祖墓和廟宇。民國廿二年《曲周縣志》記載,李詭祖,淄川人,任曲梁縣令期間,清正廉潔,為民造福,疏通河道,治理鹽堿,率先垂范,生活儉樸,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周濟貧苦的人,是老百姓愛戴的清官,死后老百姓立祠紀念。增福李公祠亦名財神廟,在城內東街道北,祭祀北魏曲梁令李詭祖。明嘉靖間,邑人兵部王一鶚重修,清光緒二十四年又重修。
李詭祖為當地百姓做了許多善事,清正廉潔,人民感念他,歷史也永遠記住了他。德馨生神,人格化神,代代相傳,李詭祖從此由人變成了百姓心中永遠的財神。在比干、范蠡和李詭祖三個文財神中,李詭祖最具神性,因此,增福財神李詭祖在民間廣受歡迎。古代木板年畫上都是他的畫像,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鈔票上也有他的畫像。他經常與“?!薄暗摗薄皦邸比呛拖采窳性谝黄?,合起來為福、祿、壽、財、喜。
在邯鄲曲周縣,增福財神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信仰者。位于曲周縣老城東街的財神廟,遠近馳名,香火至今延續(xù)了1500多年。城東的相公莊村,原本就是李詭祖相公的莊園,相公莊村奶奶廟的西南至今還有財神殿,專門供奉增福財神。在相公莊與安上村接壤的老漳河岸邊,李詭祖的墓就在這里,民國時期墓地的碑碣尚存。在曲周一帶,民間還流傳著多種版本的《財神經》或《財神歌謠》,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五,有接財神的風俗,七月二十二是財神的生日,八月二十四是曲周東街增福財神廟的廟會等。